close
密宗有淨土

  彌陀為先鋒

 先從淨土宗說起。

 淨土宗與密宗無論在教義與修行方式上都極為接近,可以說是密宗的先驅。

 一般人學淨土宗,只知道有阿彌陀佛和其西方淨土,而懷疑並排斥密宗。殊不知密宗的教理就是整個佛教的宇宙觀,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之一,西方淨土之外,尚有無量微塵數十方諸佛的國土。就以密宗的五方佛而言

,彌陀為西方佛,此外尚有東方阿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及中央大日如來毘盧遮那佛。『佛說阿彌陀經』中不也舉上下四方諸佛為例嗎?可見即使淨土宗也不是只有一阿彌陀佛而已!

 再由修行方式比較,淨土一心不亂的念佛,與密宗三密相應的修法也極相近。以口密而言,淨土宗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梵音,意為皈依,「阿彌陀」亦是梵音,為佛之名號,念六字弘名實與梵音真言無異。以意密而言,淨土也有所謂「觀像念佛」,如同密宗的本尊觀,淨土又有十六種觀想法,實在也有意密。再就身密而言,淨土宗固然不結手印,但若就廣義的印契之義,則結跏趺坐,也算是一種印契。由此看來,二者實在相去不遠,甚至有人即主張,淨土宗為密宗的一部份,只是淨土宗簡易、方便了許多,故能不擇根器,三根普度。

 就時間上來看,淨土盛行早於密宗,正是先向世人介紹此一他力修行的方式,俾使其後的密宗能迅速地讓世人接受,在這一點來說,稱淨土為密宗的先驅實不為過。


唯識欲令轉 

  成智為金剛

 再來說唯識宗。 

 唯識宗講心識,心王心所,五位百法。其宗旨在「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山河大地、宇宙萬有,都在心識的一念之間,為阿賴耶識所變現。

 百法中有心法八種,即是八識,心所法五十一種,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六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四不定等,將人的心識︱即今日心理學所謂的心理狀態、心理活動︱分析地極為縝密而清晰。精於唯識者,於人己的起心動念、前因後果,能觀照地一清二楚,鉅細糜遺。但這是就因地眾生的心識而言。

 密宗所說者,即是將因地說的唯識轉為果地。唯識教人要轉識成智,將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第七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第八阿賴耶識轉成大圓鏡智、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成成所作智,此外尚有第九庵摩羅識轉成法界體性智。在密宗而言,此五智分別代表五方佛,中央毘盧遮那佛︱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門佛︱大圓鏡智、西方阿彌陀佛︱妙觀察智、南方寶生佛︱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到了諸佛果地境界,「轉識成智,金剛智慧勘破金剛無明,因地中各個剎剎不住的心念,便都已轉成金剛不壞、恆常不變的自性金剛眷屬。由於心所是心王形於外的心理特徵,心王成智成佛,心所自然轉成不壞、不變的金剛。」

 在唯識裡講的是因地的心王心所、五位百法,密宗則是就佛果與成就者轉識成智後的境界來講;在因地凡夫位時種種遷流不住的妄念、煩惱,在果地時皆已轉成金剛自性眷屬。由此可知,唯識為密宗的因地說,而密宗則是唯識的果地說,因不離果,果不離因,二者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再看密宗種種薰修的法門,其理論基礎多不外於唯識,以種子觀為例,何謂種子,如何現行,如何薰習等,都是唯識宗的觀念。因此要通達密宗真諦,於唯識一宗不可不研究透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zh57 的頭像
    azh57

    樂活養生 太極武術

    azh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