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穢跡金剛法

 『穢跡金剛法』乃是以『穢跡金剛』為修法本尊的密教法門。大正藏密教部有北天竺三藏沙門無能勝所譯的『穢跡金剛說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經』及三藏沙門阿質達霰譯的『穢跡金剛法禁百變法門經』(no.1228、1229)。此尊為釋迦牟尼佛「於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臨入涅槃,有螺髻梵王將諸天女,共相娛樂,不來覲省。時諸大眾驅小咒仙往彼令取,纔嗅穢氣,鎖禁中圍。復策金剛持咒而去,乃至七日無人取得。爾時根本智佛,常樂寂光,乃以後得智大遍知神力,隨左心化出不壞金剛。即自騰身,至梵王所,指其穢物,變為大地。二部咒仙各還神通力,梵王發心,來至佛所︱(下略)」。

 由其本事可知『穢跡金剛』是為釋迦佛化身,為佛之三輪身:自性法身、正法輪身、教令輪身當中的教令輪身。其形象為三頭八臂,頂上化佛,燄光吽吽,現忿怒相,具大威力。唐朝密宗盛行時,修持此法的人不在少數,尤其「唐太宗朝人多持誦,感應非一」,但修此法極為艱難,行者雖多,得成就者卻少。



天佑二年 放光成就 

雪峰從四十四歲、穆宗咸通六年上山,一直在樹洞中用功到五十七歲、僖宗乾符五年,於穢跡金剛法得到初步相應的成就,對自己的功夫有了把握之後,才正式開始展開其弘法利生的事業。但他並不以此為足,仍然繼續修持此法,用功不輟,一直到八十四歲、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在一個夜裡得到上品成就︱也就是所謂的放光成就。

 密宗之成就麤分可分成三品:上品為放光成就、中品為煙、下品為煖。

 日本東密有個桐山靖雄,當初他既未研究經典,也不講經說法或著作佛學專書,原本在高野山上一點地位也沒有。但他非常用功,用功到護摩時不用點火,把檀木放在護摩爐中,一用起功來,檀木自己就冒煙,燃燒起來。這樣的程度在東密來講,已經是中品成就了。但若以唐密的觀點來看則不然,下品成就是煖相成就,用功 用到很熱,甚至熱到冒煙燃燒的程度,仍只算是下品,而非中品。中品成就之煙,並非燃燒冒煙之煙,而是指香氣,比如說用功時並未點檀香,但一誦咒,就自然飄出一股檀香,讓所有的人都能聞到。至於上品成就是放光成就 ,但放光並不是像一般人練氣功、打坐,自己說得成就、有神通、會放光。真正的放光要如日示眾,遍照一切,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才算是真正的放光。這種光是什麼光呢?是智慧光,因為只有智慧才能破除無明的蓋障,解脫煩惱的黑暗,讓人得到光明。

 而密宗這三品成就每一品中又可再細分為三,就像淨土宗的九品蓮花一樣,共為九品,分別就其光、煙、煖

的程度作高下之判。以上品成就而言,上上品成就是在白日放光,並讓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其光需勝過日光,才能如此;上中品之放光則在黎明或黃昏,日光不那麼熾盛時;上下品成就則是在夜裡放光,其時日光已隱沒

。此外上可以放光能見之範圍遠近,作為判別之標準,越遠者品級越高,反之則低。但這種放光屬於有相的放光,另有無相之放光,則非凡夫所能揣度。

 經典上常記載,佛說法時眉心放光、白毫放光等,一般學者總認為放光之語,純屬境界語,只是形容佛的智慧,並非真實。但在佛教行者(尤其是密宗行者)看來,放光不僅是智慧流露,而且也是真實境界。只是具有正知正見的學佛者乃至成就者,決不會捨正法而專用放光等神通引人注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zh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