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之體相用~摘要

李章仁著All rights reserved
2004.09


 研究動機

陳式太極拳,可說是武術史上一大發明,然最大功臣可謂是陳鑫,在於陳鑫著作陳式太極拳圖說,將它從單純武術運動變成一種深度哲理運動,完備了整個體系,也影響後世百年整個太極拳思想。然而其內容深邃難懂。吾有鑒於文化傳承之責,故興文訴說太極拳之體相用,吾將以體相用之架構,說明整個陳式太極拳,以享同好。

 太極與易理

就陳式太極拳而言,陳鑫明白指出天地之運行及人體之運動皆合乎太極,即是易經所說之易理。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循環之乃至無窮,放之彌六合,退之捲於密;大至於天體運行,小至人體呼吸,無不在太極圖中運行。太極的運行,證明了古人所說「要活就要動」。易經中的陰陽平衡,說明人體相互調和,如1+3+7+9(5)=2+4+6+8(5),5即是平衡點,故說太極拳從而作之。

在本文中吾使用體相用三分架構,以說明陳式太極。體就是理體,為理論根據;相指現象之發生;用者實踐之變化。故作體相用為主題,完成個人經驗心得的分享,以利益群眾。

【體】

太極拳之體,理論之說,原先有拳,後建立理論,是本來面貌,陳鑫採陰陽學說易經之理及黃庭經典,建立其學說,以陰陽法則,又稱二分法,詮釋太極拳之圓及螺旋,是一項偉大發明。下表為螺旋由來,而這些螺旋皆成陰陽平衡:

二分法 9 – 7 – 5 – 3 – 1 * 2 – 4 – 6 – 8 – 10
三分法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 + 5 + 9 / 2 + 6 + 7 / 3 + 4 + 8(正)
1 + 6 + 8 / 2 + 4 + 9 / 3 + 5 + 7(反)
四分法 1 + 4 + 7 + 6 + 9 + 12 = 3 + 2 + 5 + 8 + 11 + 10
五分法 1 + 8 + 12 + 19 + 25 = 3 + 7 + 14 + 20 + 21 = 2 + 9 + 15 + 16 + 23 = 5 + 6 + 13 + 17 + 24

極者,於天地窮盡,於人身細微,於古今匪遙,於呼吸匪暫。故聖人作圖凡兩儀四象八卦皆具此中,然吉凶大業而生。故太極之體以陰陽說為本。太極,反求於身,即知吾身即天地,而上下同流,萬物一體,皆吾身固有,這就是其理。吾再歸納以下要點:

 一宗 – 心;
 二理 – 陰陽之法;
 三要 – 姿勢、呼吸、意念;
 四明 – 明師、明友、明己、明理;
 五論 – 週天搬運、乾坤混元、骨中形氣、五色氣脈、無極歸元;
 六合 – 手、眼、心、身、法、步;
 七用 – 軍事戰略、藝術表現、哲學理念、歷史文化、醫療養身、防身自衛、休閒娛樂;
 八法 – 捧、捋、擠、按、採、冽、肘、靠;
 九節 – 上節首胸腰、下節胯膝踝、前肢腕肘肩;
 十點 – 練法心得。

【相】

表相上要練好陳式太極,應注意哪些要點?1、做好上面所述十大要點。2、如何作意?拳藝是動態藝術,理氣結合,發於外者,情也。3、首重精神,精者於內,神者精氣發於外,無難澀,其靈氣也,久之至空靈。4、陳式太極之精華為纏絲勁,內外共12纏,需細心玩味。

【用】

太極在生活中的應用多處,除有形的應用外,更有無形之應用。以下舉例說明:

1、散打.推手:沾黏連隨、引進落空、消實盈虛。是太極拳對敵之特色,若空有此論,而無實際實行,則不名為太極應用。

2、對身心的幫助:醫學上對太極拳研究,能證明練太極拳,提高肺活量、強化心肺耐力、骨質強化、增強抗體、肌力增加、柔軟度變大、穩定性、協調性變好等,這些生理機能的幫助,功效顯著。對心理上亦有相當的助益,人際關係改善、平穩人生觀的建立、心理不平之調適、情緒抒發等,都是有事實的證明。

3、戰略:在對敵時,古人有云:一膽,二勁,三功夫。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後發先至,是以靜制動,明哲保身,不陷危境,謀後而動。然此舉亦未完全,動靜相對,全權我控,敵不動我動,是以引進落空,合于消實盈虛,陰陽相對,是高手所備,非敵動不動,而在於我動不動,是契機。若一對一,剛我柔就,柔我剛破,見一對多,擅用地形、地物,進貼黏打,捨身以就,險中致勝,細細推敲,何以太極圖圓,即說否極泰來。

4、人生哲學:習拳能知,內能平心靜氣,涵養功夫,外能強健體魄,可知運動之用大,雖猶有進,蓋有形之運動,未若無形運動之為愈,而無形之運動尤不若不運動。吾身即吾心之太極。以太極建立人生觀,圓中相對陰陽變化,盡在權一字,陰陽中動,陰陽運化無方即是自然。太極對己,知己何剛何柔,務使剛柔並濟,即是中庸之道。太極對他人,剛來柔就,柔來剛應,陰陽互為根,若陰陽不動則對立,陰陽動則有消長。善用太極之理,人生是圓形無阻。

 結論

心性所修,德性即成。拳式,一拳一式,一手動全身動,如一手動,一手如一意動,一意動如同虛空發,拳起虛無,而返虛無,諸形皆無,如是萬法歸宗,本源同一,萬象靈通。物物一太極,物物皆陰陽,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遺,拳到此,無形無象,無他無我,只隨一神靈光,奧妙莫測。拳經云:混天一氣吾道成,道成莫外無真形,真形內藏真精神,神藏氣內且道成;如問真形須求真,要知真形合真相,真相合來有真訣,真訣合道得徹靈。學拳不只身體健全,也是心靈之修養,習拳只為拳腳,功夫不肯太深入,只做椿稼漢而已。

拳非拳也,拳者權也,是權之道,拳雖小道,非不可以小以見大,以太極拳之道,得以修身養性,達天人合一,而入天道。現在習拳,是修身養性之用,拳術已經成為武藝,包含內在哲理,是中華武術文化之精神,故希望能延續武術文化,後學者應多用心,並發揚光大,期以用太極之圓滿,使我們得以享受人生與大家共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zh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