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華古傳陳式太極拳協會
http://www.kongfu.org
http://www.wretch.cc/blog/vadjra
E-mail:kongfu@tomor.com
﹡太極拳
太極拳的發源一般人認為是張三豐所創,但是就歷史考據而言認為是從河南的 陳家溝的陳王廷所創,不論如何就近代太極拳而言都知曉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釋到河南的陳家溝學習武藝,到了北京之後打出了名號,由此衍伸出吳式太極、郝式太極、孫式太極等各家太極拳。
太極拳一般招式柔和,全球公認太極拳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益處,但是常常忘記太極拳當初可是能防身製敵的武術耶!在咸豐三年陳家溝族人對抗太平天國斬殺"大頭王"楊輔臣,(楊輔臣在破武昌時,曾一人挾銅炮,登上城牆,所以號稱"大頭王"。)如果太平天國沒有在此受挫也許歷史就會有所不同,陳家溝的人並且對抗數萬的捻匪保家衛鄉,所已說太極拳是一種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的武術。
楊氏太極拳體系第一代創始人楊露禪先生,第二代楊建侯,第三代楊少侯與揚澄浦,早期來台的各門各太極拳名家甚多,太極拳在台灣發展的歷史大致是這樣民國35年上海致柔拳社陳微明大師學生謝鏡湖、周敏益從上海返回台灣,陳微明先生是楊澄浦大師的首徒,在新竹教授太極拳,民國37年陳微明大師應邀蒞台指導並示範,帶動風潮,為太極拳發展奠基。翌年,戚靜之、王延年、施丞志等前輩在台北市新公園、圓山等地教授太極拳;民國38、39年大批武術名家跟隨政府來台,因此這時期在全省各地都有人教授太極拳,以下列舉所知數位名家事跡以饗讀者。
◎鄭曼青宗師世稱「詩、書、畫、醫、拳」五絕老人,鄭曼青先生是浙江永嘉人,民國十年出生,於民國六十四年仙逝,先生十分聰穎,十九歲的時候就到北京教學,與齊白石等名家交往,年僅二十四歲時就被聘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國畫系主任,培養出不少傑出畫士人才;二十九歲與黃賓虹創辦中國文藝學院,自任副院長;而拜皖中九代名醫宋幼庵為師,而後成為國醫聖手,並當選為全國中醫公會理事長及廌選為中醫師公會產生之國民大會代表。二十七歲在上海跟楊澄甫大師習拳,後來因教客的需要改楊氏太極老架為三十七式,稱作︰「鄭子簡易太極拳」, 來台之後創辦「時中學社」本「善與人同」的宗旨招生授徒,五十年來培養師資人才約三萬人次,散播世界各地去發揚光大。如果有興趣學習者可以到中華民國鄭子太極拳研究會查問,此外尚有中華神龍太極學會、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鄭子太極拳在台灣推展得十分的廣泛,到處都有鄭子太極拳的教練場,全國區運比賽的太極拳項目就有三十七式太極拳。
◎張敦熙先生教授通臂太極,先生從六歲起學少林字門拳及於棍、鐧,其後更拜三名師,學羅漢拳、伏虎拳、地蹚拳、鐵沙掌、彈腿、醉拳及十八般兵 器、三節棍、大刀、拐子金鋼圈及空手對白刃等精湛武術,實戰造詣非凡。後來在天津拜國術大師周景海先生,周景海先生是通臂名家張策大師的徒弟,張策學太極拳於楊健侯,與許禹生、紀子修、楊少侯、吳監泉,同享譽京師,晚年融合太極拳與通臂拳,故稱通臂太極,張敦熙先生為一代國術大師﹗先後著有「太極拳著述與發展 」、「太極拳源流再探討」、「太極拳歌」、「太極拳研究一得紀要」與「摘要」、「太極拳的境界與練習要領 」、「健身基本功法」、「字門拳概述」、「通臂拳簡介」、「值得記述的太極拳學術研究會」、「太極拳論叢 附武術叢談」。學生遍及美加、南非世界各地。
◎王子和先生曾跟隨呂殿臣先生學習,呂殿臣先生系楊澄甫幼徒,在台灣成立華步庭,王子和先生於1996年獲頒「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武藝獎」,為「武藝獎」的第一位得主,這項最高的武藝榮譽,代表社會大眾對於王子和先生拳藝、及其致力於中華文化傳承之肯定,王子和先生的桃李滿天下,較著名有三十八位。
另外台中縣九九太極拳道協會推廣陳泮嶺先生結合各家精華的九九太極拳,陳泮嶺先生從佟聯吉、劉彩臣、程海亭諸先生習形意、八卦,跟吳鑑泉、楊少侯、紀德(子修)、許禹生學太極,拜在形意、八卦名家李存義門下,先生並成曾擔任河南省國術館館長、中央國術館副館長。在台灣教授楊家祕傳太極拳的王延年先生是跟隨張欽霖,而張欽霖是跟隨楊露禪之子楊健侯,楊氏太極拳在台灣或是海外都有許多人在傳授,可以說是最多練習的拳術。
此外另要介紹陳式太極拳,台灣的陳式太極拳有其特色與風格,保存著古樸的 風格,早期來台灣的陳式太極拳老師教著名的有六位,1.杜毓澤 (字濟民) 先生,先從陳延熙學老架,又從陳名標習新架。2.郭青山 (字仰之) 先生,從陳省三習新架。3.王晉讓 (字遜甫) 先生,從陳應德習小架。4.王夢弼 (字慕召) 先生,從陳發科習老架。5.王鶴林先生,從陳發科習老架。6.潘詠周 (字作民) 先生,從陳發科習老架。
王晉讓先生的太極拳又稱作趙堡太極拳,高雄縣武當趙堡太極拳協蕭治傅先生或郭東寶先生有傳授,潘詠周大師的陳式太極可以在下列數處學得,中華陳氏太極拳協會理事長江弦蒼先生,台北市陳氏太極拳協會洪允和先生,永和市體育會陳氏太極拳委員會洪涂生先生,在中華太極拳第九直之會有賀紀林先生教授王鶴林大師所傳之陳式太極拳,在高雄有杜毓澤先生首徒一王嘉祥先生所成立的竟極太極拳社,王嘉祥先生博學多聞,著有「太極拳研究--孫吳郝李武氏太極拳篇」「 太極拳研究-楊氏太極拳篇」等書。
另外要一提的是許多人認為太極拳多是老先生在練習的,實則不然,在此介紹一位太極拳名家李章仁先生,李章仁先生早年學家傳擒拿散手與南派戰拳,其後畢業於文化大學國術組,跟隨校內各明師學習中華武術,從杜毓澤大師學習陳式太極拳並專攻陳式太極拳,並與猴鶴雙型拳宗師陳明崙學習以柔克剛的實戰技術,角力技巧與借力使力的太極相互融合中,太極拳練法中配合氣功丹道練習,其套路套路古樸中帶著渾濃之勁、纏絲綿密入骨髓,有感於拳法之「陰陽圓融謂之「妙」,心懷太虛謂之「空」;妙法性空、陰陽圓融之意」成立了「中華妙空導引武術協會」,之後對於太極傳承的使命又創「中華古傳陳氏太極拳協會」為推廣優良的武學,成立『中華古傳陳式太極拳協會』www.kongfu.org。李章仁先生與其弟李章智長年敎授華僑子弟,學生遍佈海內外。

﹡鶴拳
在民國七十二年台北的美麗華飯店中有一群日本空手道高手正目瞪口呆著,ㄧ個不可能的事實剛剛發生了,一位令人不起眼六十三歲的老先生,用著慢得可以的拳法居然一出手就把一位三十多歲的高手摔到牆上又掉下來,一次是僥倖,於是日本人如此安慰著自己,於是又派出另一個高手應証,同樣的在一瞬間就被打得滾出門外,這不是小說是事實,這位老先生就是集猴拳、鶴拳大成的陳明崙先生,先生的表現令輸者心服口服,從此先生在日本武術界一舉成名。之後,先生幾乎每年都應邀前往日本進行巡迴講習。
在日本武術界各門各派爭相請教先生的拳理,如合氣道十段鹽田剛三先生(1915─1994)、空手道推進會長木崎友晴先生(八段)、空手道九段松濤館總館長金澤弘和先生(現已十段)及空手道九段日誠會會長野別忠孝先生等都曾向先生請益或拜師。1984年3月,日本少林拳二代宗師森實芳啟(九段),親自授與外國人最高段級極限的「八段」。 1984年10月,日本皇叔東久邇稔彥(天皇裕仁之叔)親授空手道八段證書(日人授與外國人的最高段數),並以黃金打造印有日本皇族標誌的領帶夾贈送先生,在日本這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在2004年荷蘭跨文化交流大學(intercultural open university 簡稱 IOU)武術學院院長李章智的推薦下獲頒武術榮譽博士。
鶴拳可以說是台灣傳統上多人學習的拳術,雖然說鶴拳發源於福建但是由於台灣學人眾多,所以在台灣保留的相當完整,鶴拳據說是方七娘於清朝順治年間(一六四四~一六六二年)所創,後來永春白鶴拳傳人五枚師太,在永春白鶴拳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並將這種嶄新的拳法傳給嚴詠春,由嚴詠春與其夫梁博儔發揚光大,人們稱這由嚴詠春傳教出來的新拳法為「詠春拳」(永春拳),也就是現時風行世界的廣東「詠春拳」
縱鶴拳始創人方徽石,字世培,福清縣茶山人,生於清道光元年(1820年),因為觀察鳥與狗抖落身上水的動作,悟其陰柔震抖力,將所學之鶴拳加以改進而成「縱鶴拳」。其門人較有聲於武林的有唐依鶴,程學琛,黃霖,蔡道年,子~方永華,侄~方永蒼等。縱鶴拳在台灣十分流行,另有食鶴體系林德順(蕊師),另有鳴鶴系統,日本剛柔流始創人東恩納寬量及宮城長順曾在福州拜鳴鶴大師謝崇祥為師習藝,著名太極大師黃性賢先生早年也是學習鳴鶴拳法。
一般鶴拳以吞、吐、浮、沉身法,金、木、水、火、土手法,套路以三戰、四門為主,鶴拳的傳來台灣早期主要有四位:張常球(俗稱台中二高),方阿鳳,林國仲(一般稱虎尾二高或義高),林德順(蕊師),現下台灣所流傳下來的鶴拳幾乎就是這四位所流傳下來的,現下就稍微介紹一下四位前輩的事跡。
◎林德順來台灣之後,在民國十六年為台南縣柳營鄉富紳劉故禮聘,為私人教師,也曾轉往麻豆,佳里等地授課教徒。後來因為中日戰爭開始,日本人以為他為中國政府從事地下情報工作,因此多次搜捕,蕊師之後終於被逮捕,日本人將他遣返回中國,但是怕他逃跑因此以注射麻醉劑模式,以船將他送回福州,因為注射藥劑過量,林德順先生不幸於船上去世。此派鶴拳稱為食鶴,劉故後人再新營、柳營一帶教授,有劉金龍先生,劉丞家先生在教授。
◎林國仲先生大約於民國十一年來到台灣,落腳在雲林虎尾,並以此為據點傳授白鶴拳,到現下他的傳人仍能秉持門風,極力推展白鶴拳,並且成立中華民國縱鶴拳協會營林英明先生領導。林國仲先生於民國四十五年以八十七歲高齡謝世,洪宗基先生在台北市,林朝火先生在台北中和敎課。
◎阿鳳師是世培祖師之嫡孫,曾於高雄,台南鹽水一帶授徒,滯留台灣數年,後因應福州祖籍公廨號召,離開台灣。阿鳳師與張常球先生乃結義金蘭之兄弟,新營太子宮李棟樑等人隨其學之,傳授阿鳳師鶴拳系統的有陳明崙先生等人。
◎台中二高張常球先生原先在台北發展,後來在民國四年南下台中,張常球先生功夫高強,所教過的學生,在外與人較量比試,均能克敵致勝,可惜張常球先生於民國18年不幸去世,享年僅有49歲,他教過的學生很多,而且多是文人雅士,學武多為防身健身,少以教授武術為業,目前在台中有賴醒民先生、蔡澤民先生等人。
另外在台灣早期有些將領跟隨鄭成功來台灣,這些將領身懷高身武藝,心懷反清複明之志,也組織一些團契並傳授下來拳法武藝,有關於鶴拳的體系目前所知道的有永春白鶴拳 潘世諷先生、勤習堂白鶴拳 王進發先生在嘉義、台灣朱水官老師父傳系福州鶴拳 賴東盈先生。
﹡形意拳與八卦掌
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一般稱做內家拳,習者通常都會兼學,形意拳的起源,充滿了傳說附會的色彩,達摩、岳武穆、張三丰都曾被奉為開派祖師,其中岳飛首創之說尤盛、近世拳家乃多奉山西姬際可為形意拳創始人,形意拳代表拳架有五行拳、五行連環拳、十二形、四把捶、八式拳、雜式捶等。五行拳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架,明朝末年的「神槍」姬隆風創立了龍、虎、猴、雞、鷹、熊、燕、鷂、馬、駘、蛇、鼉十二大勢,有剛有柔。清初的武狀元曹繼武和山西的武學宗匠戴龍邦,乃相繼整理歸納,創編形意拳最精練的五路拳法:劈、鑽、崩、砲、橫。劈拳屬金、鑽拳屬水、崩拳屬木、砲拳屬火、橫拳屬土,五種拳相生相剋,所以稱為『五行拳』。早期在台灣教授形意拳的人有王樹金先生、陳泮嶺先生、曹連舫先生、桑丹啟先生、李夢熊先生在教授形意拳、其中王樹金大師早年被日本人禮聘去教學,聲名遠播,當然這些大師的門人能仍有在傳授武藝如中華武術國際誠明會傳授王樹金大師的拳藝,此外還有賀順定先生,劉秋麟先生等人仍在教授形意拳。
八卦掌相傳為清朝的董海川大師所傳,他的功力驚人,被清朝的肅親王提拔為王府護院,此後八卦掌便在中國慢慢發芽茁壯。八卦掌的套路有八大式、老八掌、六十四掌等。八卦掌以“滾鑽爭裹,奇正相生”為勁力法則,其運動特點表現為擰旋翻轉、縱橫連環、掌隨步換、隨走隨變。可謂是:“行走如龍、回轉若猴、換勢似鷹、沉若虎坐”。董海川的弟子以尹福和程廷華二人最著名,其中程廷華後又傳給高義盛,程、高這一派便被稱為程氏高派八卦掌。在台灣早年有張峻峰、吳錦園先生等人傳授,八卦掌身形步法變化多端,來台的名師有宮寶齋先生,張俊峰先生、王樹金先生、陳泮嶺先生、王明渠先生等人,目前有賀順定先生、何靜寒先生、吳國正先生、武壇體系徐紀先生等人、台始易宗門體系羅德修先生等處教授八卦掌。
通常學形意拳也學八卦掌是因為張占魁大師,張占魁大師拜在形意名家劉奇蘭門下形意拳,苦練多年,技藝精湛。藝成後又經師兄李存義推薦,拜董海川學習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藝主要得自程廷華,集形意八卦之大成,授徒眾多,最負盛名的有韓慕俠(金鏞),姜容樵和趙道新。
﹡其他
此外在台灣還有許許多多的拳術,如劉維中先生,為太乙門高手,年已九十,趙福林先生年近八十,精通少林武術等,已往生之武林前輩如童金龍先生結合鶴拳與各種武術成立柔拳,其拳法注重實用,Discover曾採訪過,梅花們的吳體胖先生,後來傳人有藍旭如、張武臣等人,孫臏門的孫紹棠先生,功力門的王鳳亭先生,等等武術也在台灣流傳。早期台灣武林高手聚集的地方大家可能猜不出是在那裡,說出來可能大家也會覺得不可思議,是立法院,所以當時有句話說︰「台灣的武術,台北最盛;台北的高手都在立法院『開會』」,台灣有許許多多的武林前輩,各各身懷絕技,也許不是以教授武術維生,而各有不同的工作,猶如功夫片中的裁縫師或是杆麵的麵店頭家,隱於都市叢林中,也許當我們在公園散步時見到一些其貌不揚的長者在運動也許他就是一位武林高手或是武術史的一位見証者。
﹡散打
中華武術中的防身技巧,是包括了踢、打、擒、拿、摔等技法,不同於空手道注重在打擊技、跆拳道在腿技攻擊、柔道在摔法,隨著中華武術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中華武術的對打技巧也將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中列入示範賽,往後可能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在台灣早期國術的隊打項目稱作「擂台賽」,台灣在多年的舉辦有許多的優秀選手,也舉辦數次的國際對抗賽,國內的選手都能獲得不錯的成績,這股熱潮也在國內掀起炫風,國內也舉辦格斗式的活動,較出名的是TFKC(台灣綜合格斗大賽),想學習散打技術國內有張恩煌先生主持的中華武術散打搏擊協會,張恩煌先生是89-98歷屆世界賽,亞洲賽,亞運會國家散打隊主教練,陸軍特勤隊散打搏擊格斗教練,海峽兩岸國際散打搏擊職嶪化推動人,張教練培訓出許許多多的好手,其學生也的到多種武術競賽冠軍,國外許多人也慕名前來學習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zh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