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史簡述2
李章智着2006.12.2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kongfu.org
夏朝時代
在《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中便有專門位貴族設立的文武合一的學校了,統治者位維持其地位,必須對於軍事上有專門的訓練已來保護其地位,所以這些學校便是貴族的知識傳授與武術教導的地方。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后羿以擅長射箭聞名,說明當時射箭是一項重要的武術技術,目前代表夏人的「二里頭文化」所出土的文物已證明進入了「青銅」冶鑄「戈」等兵器的能力,之前的「戈」可能是由石頭所製作,當然「青銅」比石器更鋒利,更不易斷裂。
商周時期
拳術:
《禮記 王制》:「凡執技論力,適四方,羸股肱,決射御角力」,記月令篇記載『孟冬,天子乃命諸將帥習射御角力』,可以知道當初的貴族對於空手角力的搏擊技術是必備課程,平日的練習與驗收考核是必須的,武力是維持統治的地位必要手段,所以當朝者也把兩人空手對練成績列入獎懲的範疇,以維持平時的戰鬥能力,必免戰事發生時沒有足夠的戰鬥能力。
器械:
商周時期雖然已經有鐵了,但是冶煉技術還不成熟,常用金屬還是「青銅」,周朝注重射箭,此時有關射箭的訓練是「禮射」,禮射分為大射、賓射、燕射和鄉射四種,當時已經有了刀與劍,但是並不是戰場上主要的武器,車戰是主要的軍事戰鬥方式,所用的兵器以「戈」為主,《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干是盾,戚是斧,由此可知當時除射箭的技術要求外,斧或盾也是常用的兵器,一檔一砍非常實用。
春秋戰國
這個時期由於是從奴隸制度轉為封建制度的一個時期,也就是說以前讀書與作戰都是貴族的權利,一般平民沒有機會學到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開始出現「私學」,如孔子的「有教無類」,而所教授的內容不論文武均有,孔子的學生子路、冉有、公良孺等人都是勇武出名的,後來文武分家而不同,所以韓非才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當時不僅有以劍術依附於貴族的劍客,也有教武術維生的劍士,如司馬遷自稱其祖先的一支「在趙者,從傳劍論顯」,也就是因為教授劍術而出名,可見當時真的是百家齊鳴的一個時代。
拳術:
此時作戰規模擴大,步兵野戰與騎兵作戰取代了車戰,所以在徒手技術的要求也增多了,對於勇武的人才也重視,從《管子‧小匡》:「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才,其罪五。」可以得知道民間有專長搏擊技術的人,《莊子‧人世間》載:“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是對徒手搏鬥理論與技巧的概括說明,也了解到拳術技巧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有陰陽變化,注重技巧。
器械:
春秋戰國時期兵器種類法展就多了起來,有所謂的五兵,五兵是“矛﹑戟﹑鉞﹑楯﹑弓矢”或是“弓﹑戟﹑矛﹑劍﹑楯”,當時最盛行使用的兵器應該是「劍」,許多的名劍與劍術家都在這個時期產生,所謂的名劍有比干、莫邪(同時也是著名鑄劍師)、龍淵、湛盧等等,著名的劍術家如越女,越王句踐時即有《越女論劍》,而莊子也有《說劍》:「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由此可以知道此時人們喜愛劍術,對於劍的質材與技術都有特別的要求與見解,此外這時期矛與戟為長柄的主要格鬥兵器,殳與弋這些兵器漸漸的式微。
李章智着2006.12.21
All rights reserved
www.kongfu.org
夏朝時代
在《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中便有專門位貴族設立的文武合一的學校了,統治者位維持其地位,必須對於軍事上有專門的訓練已來保護其地位,所以這些學校便是貴族的知識傳授與武術教導的地方。 根據史書記載夏朝后羿以擅長射箭聞名,說明當時射箭是一項重要的武術技術,目前代表夏人的「二里頭文化」所出土的文物已證明進入了「青銅」冶鑄「戈」等兵器的能力,之前的「戈」可能是由石頭所製作,當然「青銅」比石器更鋒利,更不易斷裂。
商周時期
拳術:
《禮記 王制》:「凡執技論力,適四方,羸股肱,決射御角力」,記月令篇記載『孟冬,天子乃命諸將帥習射御角力』,可以知道當初的貴族對於空手角力的搏擊技術是必備課程,平日的練習與驗收考核是必須的,武力是維持統治的地位必要手段,所以當朝者也把兩人空手對練成績列入獎懲的範疇,以維持平時的戰鬥能力,必免戰事發生時沒有足夠的戰鬥能力。
器械:
商周時期雖然已經有鐵了,但是冶煉技術還不成熟,常用金屬還是「青銅」,周朝注重射箭,此時有關射箭的訓練是「禮射」,禮射分為大射、賓射、燕射和鄉射四種,當時已經有了刀與劍,但是並不是戰場上主要的武器,車戰是主要的軍事戰鬥方式,所用的兵器以「戈」為主,《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干是盾,戚是斧,由此可知當時除射箭的技術要求外,斧或盾也是常用的兵器,一檔一砍非常實用。
春秋戰國
這個時期由於是從奴隸制度轉為封建制度的一個時期,也就是說以前讀書與作戰都是貴族的權利,一般平民沒有機會學到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開始出現「私學」,如孔子的「有教無類」,而所教授的內容不論文武均有,孔子的學生子路、冉有、公良孺等人都是勇武出名的,後來文武分家而不同,所以韓非才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當時不僅有以劍術依附於貴族的劍客,也有教武術維生的劍士,如司馬遷自稱其祖先的一支「在趙者,從傳劍論顯」,也就是因為教授劍術而出名,可見當時真的是百家齊鳴的一個時代。
拳術:
此時作戰規模擴大,步兵野戰與騎兵作戰取代了車戰,所以在徒手技術的要求也增多了,對於勇武的人才也重視,從《管子‧小匡》:「拳勇股肱之力,筋骨秀出於眾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蔽才,其罪五。」可以得知道民間有專長搏擊技術的人,《莊子‧人世間》載:“且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是對徒手搏鬥理論與技巧的概括說明,也了解到拳術技巧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有陰陽變化,注重技巧。
器械:
春秋戰國時期兵器種類法展就多了起來,有所謂的五兵,五兵是“矛﹑戟﹑鉞﹑楯﹑弓矢”或是“弓﹑戟﹑矛﹑劍﹑楯”,當時最盛行使用的兵器應該是「劍」,許多的名劍與劍術家都在這個時期產生,所謂的名劍有比干、莫邪(同時也是著名鑄劍師)、龍淵、湛盧等等,著名的劍術家如越女,越王句踐時即有《越女論劍》,而莊子也有《說劍》:「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得試之。」,由此可以知道此時人們喜愛劍術,對於劍的質材與技術都有特別的要求與見解,此外這時期矛與戟為長柄的主要格鬥兵器,殳與弋這些兵器漸漸的式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