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散手拳 螳螂加太極
李章智編著
All rights reserved
2005.08
王傑生於民國十六年是湖南人氏,個性剛毅果決,淡泊名利。王傑八歲的時後就跟隨父王子南公習練家傳岳家散手、少林與岳家鶴拳,岳家散手凡三百六十手,岳家散手又稱岳氏散手、岳氏散掌、岳氏連拳、子母拳,是一種風格獨特、以技擊見長的古拳法。在清朝光緒年間六合大槍劉德寬所編創之岳氏八翻手前八路、中八路、後八路,以及岳家鶴拳等,皆發源於岳家散手。
相傳岳家散手係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得於麗泉山僧,故為少林派血脈。初其僅得九手,其後每手各變為二十手,更分左右,衍為三百六十手,其步名鉤腿盤旋法,因其變化無窮,顯著於世。岳家散手兼具古太極棉花裹鐵之特長,其特點為一、專搏敵人要害;二、毀傷敵人之四肢。法崇以靜待動、以快制勝、出手凶猛、見縫插針。強調心雄膽大、勇猛果斷、出手狠毒、迅疾飛快。對指頭功夫要求很嚴,交手時不講情面,人稱一毒、二狠、三快。其手法內容,有捋打擒拿、刁卡擠靠、推按攔截、劈打捆肘等。其式環環相扣、首尾接應、隨機生變,貼身進步。所謂:「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也。
對日抗戰時期曾為我國抗日游擊隊大刀隊隊員,來台後在民國45年巧遇他的叔叔王佩山,再將岳氏散手的許多技法再深入研究,岳家散手講究聽勁、借勁、纏勁以及柔韌不斷的長勁與驚冷的短勁,就擒拿而言,對全身關節的控制與冷門穴道的點抓已達收放自如的程度,民國49年從許振聲先生習太極長拳96式、推手與散手,太極使王傑領悟到內勁的輕靈剛柔與變化無方,民國54年與衛笑堂先生習八步螳螂拳,八步螳螂除了保留螳螂拳的十六字訣:勾、摟、採、掛、刁、打、擒、拿、沾、黏、貼、靠、閃、躲、騰、挪,之外也保有八卦、形意與通臂的特色,例如:三七勁、夾剪腿、龍折身、探腰拔背等,在所有的學習過程中,謙恭不炫耀,尊師重道,是王傑對於武術及文化的敬重,因此當面對王傑時總能感受到那股謙和之氣,道亦高德亦深,可謂是王傑的寫照,數十寒暑的勤練與體悟,冶其所精通之太極推手、螳螂沾黏打、以及岳家散手之擒拿、摔跤於一爐,達到了「我本無心,因人而起」,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王傑授拳時,或波滔洶湧,或激流沈潛,或堅若鋼鐵,或虛空無物,接勁發勁,俱臻上乘。
「以實戰養功夫,以拜師貫所學」可謂是王傑一生習武的縮影,武術注重手、眼、身、法、步,五形並濟,缺一不可,武術簡單的說就是快打慢,會的打不會的,要求一膽二力三功夫,對於集三家之大成的王傑,有其教學與運用的心得,太極推手用來訓練聽勁、懂勁與沾黏勁,透過觸覺的感應,來探之對手的虛實變化,以牽制對方重心,使自己得到最佳的優勢,對手居於劣勢,即可得機得勢,王傑認為武術要實用必須離手練習,以實際對打實戰的方式,然而在戰術與技巧運用時,須能靜中求動,動中求靜,如此方能使武術達到神明的境界。
- Jul 26 Wed 2006 11:29
岳家散手拳 螳螂加太極~王傑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