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形正宗 五術奇人~
李章智着All rights reserved2005.05

很難想像面對一位人物,就像面對電影中的奇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系畢業,劉蟠曾任CBS 中央廣播電台第一屆粵語新聞主播,歷任CPC中國生產力中心、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以及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等之講師,又曾為多家港台商業機構的高階管理人員;此外,劉蟠更精通堪輿、命理與面相,著作良多,深諳陰陽五行生剋制化之原理,同時將這套理論融入武術拳理之中。劉蟠經常受邀於台北、香港、北京、上海及東京授課與專業指導。平時喜好藝術與古董,是一位古董藝術的鑑賞家,在溫文儒雅的風度下,骨子裡可是一位鐵錚錚的武術硬漢,或許是因為深厚的人文素養所致,他認為武術應該是「優雅的」,不過,「如果優雅的武術不能有效地克制粗暴的攻擊行為,便失去了武術的根本意義。」這就是劉蟠對武術的自我要求。
1952年香港出生廣東省中山縣人,天蠍座的劉蟠於1965年隨日本柔道師範 岩見武夫學習柔道,1966年跟隨李發學習龍形正宗,1971年隨于賢文學習楊式太極拳,1975年在台灣任港澳僑生國術總教練,1980年隨日本劍道師範 黑川練習劍道,1984年追隨「中國閃電手」郭琴舫學習「西洋拳」,此外對於白眉、詠春、空手道、以及俠家拳皆有深刻的研究,曾任第十二屆龍形體育總會台灣地區海外名譽會長,看了這些經歷就能知道劉蟠所學習的武術是能實戰防身,而不是空架子。龍形正宗的傳承如下,五枚師太→羅浮山華守台大玉禪師→東江猛虎林耀桂→李發→劉蟠。
劉蟠以「龍形正宗」為他武學的骨幹,而拳擊、空手道與劍道等其他武術是重要的參考資料,猶如清代畫家郎世寧以西洋畫的專業融入國畫工筆的畫風,自成一格;所以,劉蟠提倡武術應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納各家長處融會貫通,務求精益求精,所以思考是必須的,絕不能墨守成規。
「龍形正宗」可謂南少林十大「象形拳」之首,「龍形」的代表作,講究的是「龍身」,包含了「吞吐伏沉」加上「圓扁伏」等身形,其精髓在於「迫歩」、「摩橋」,絕非雙手比個龍爪來打套路而已,「龍身」加上改良式「迫歩」便成為「龍形」的基本結構,重要拳套包括1.十六棟2.三通過橋3.鷹爪4.龍形摩橋5.毒蛇吐信6.五馬歸槽等。
所謂「改良式迫歩」就是以「龍形迫歩」為主幹,輔以劍道「一足一刀」的技法,再配合西洋拳的游走歩法,是一種以前馬拉、後馬撐的發力方法,有如車子的四輪傳動,讓馬歩的攻防顯得更為靈活,同時亦加強了他的威力。拳諺有云:「教拳不教歩,教步打師父。」由此可見,歩法是畫龍點睛的功夫。
「龍形正宗」的技法有云:「歩是不丁不八,你不來我不發。」點出了後發先制的道理。劉蟠認為:「舉凡任何技法,以破勢為重,聽勁為先,驚彈為初,意到勁到為上。」對敵時必須「心如止水,歩如流水,拳如雨下。」劉蟠對於「手法」的要求是以肘、拳、標指的綜合密集應用做為近距離的攻擊手法,點拳做為中距離的搏擊手法,以及劈掛為長距離的對敵技巧,且以「驚彈勁」及「鬆沉勁」二勁混合形成剛柔並濟的「爆炸勁」做為發勁的基本方法。劉蟠認為:「手橋如刀」,在可能範圍內,一個高段劍客的寶劍是絕對不輕易與對手的兵器硬碰。而一切技法的要領不外「時間」與「位置」兩大元素。
龍形師訓有云:「克己讓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強。」劉蟠從两種不同的角度來解讀,第一,用意在勉勵後學必須注重武德修養,第二,從技術面解讀,所謂「克己讓人」其重點在於「讓」字,亦即太極之走化原理,在於「捨己從人」,「引進落空」的技法,再配合龍形的吞、吐、圓、扁、伏,藉由位移產生動能,輔以上述的「爆炸勁」,以達到一身備五弓的效力,進而產生最大的攻防效益。
此外劉蟠認為武術的倫理十分重要,尤其是尊師重道更是習武之人必備的基本人格,尊重武藝的傳承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在劉蟠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儒身修心文中剛、俠膽行道武中柔」的風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zh57 的頭像
    azh57

    樂活養生 太極武術

    azh5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